top of page
Search

劳动观


今天在去的路上已经体会出来孩子们对足球课的期待。

“老师为什么要教我们踢球啊?” Ada 问。

“因为老师发现踢球还有和小朋友一起是他很喜欢的两件事情。” 观察过老师,我丝毫不怀疑这个老师不给钱也会愿意陪孩子踢球。

“这是他的工作吗?”

“是的。”

”那我们也在工作吗?“ 是不是到了可以谈劳动的回报了?我还不甘心。

“你们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呢?”

“蹦蹦跳跳。”

“不错啊,我们可以去学习跳舞,这样工作的时候就可以蹦蹦跳跳啦。”

“好的,我们还要学转圈圈的芭蕾舞。”

“没问题!” Benson 一如既往地 “我也要!” 心中暗喜最好你也要,我就不用单独送你去跆拳道了,哈哈。


上次的观摩看到体育给品格塑造的好的一面,比如每次结束和孩子一起大声的喊。In sports, we always try the best ! In sports, we never give up ! In sports we work as a team ! 这种洗脑绝对是有意义的,直接把体育这个词换成,事业,婚姻,育儿,投资,信仰,怎么可能没有好结果呢?同时我也看到现代教育里不够关注品格教育的地方,比如Cokie Monster 游戏,老师扮演一个看守饼干的怪兽,孩子们需要在怪兽打瞌睡的时候把饼干偷走(把球踢进球门),在怪兽醒来的时候逃回到自己的房子里,还需要在怪兽问谁偷了饼干的时候说 “不是我”。这里面的价值倾向性很明显,不需要有一致的行为准则,有人看着和没人看着是两套行为;在机会出现的时候,赶紧乘机行事的投机心;在可以推卸责任的时候允许说谎。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不想让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行为。为什么游戏就可以?孩子能区分什么时候是游戏吗?我很庆幸,我们家的孩子们在老师引导玩所有游戏都相当的配合,唯独这个游戏他们不愿意参与。


在孩子地眼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问他们爸爸的工作是什么,他们大概会说,是开会,是看书,是帮助别人,和成功有关地事情。多么纯洁理想化,什么时候会掉回到现实世界?直到你不再这样说,或者让他们觉得你心里想的和说的是不一致的。 毕竟语言只是多种沟通方式里的一种,而且不是最重要的一种。55-38-7的演讲原则正说明说话的内容只占7%,语气语调和日常行为和肢体语言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传递大量的信息和价值观。


痛痛快快上班去,开开心心下班来,偶尔还强调一下我今天选择不上班而来陪你们,我想和他们心中的蹦蹦跳跳的工作是一致的吧,也是可以不用考虑退休,一致做下去的劳动观吧。





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